時間:2024-02-13 15:00作者:下載吧人氣:46
《黑神話:悟空》實機演示
這兩天想必大家都被游戲科學的新作《黑神話:悟空》刷屏。時隔7年,終于有一款能夠讓人眼前一亮的國產3A大作問世,當我看到游戲的主創時,腦子里浮現出一句話
“嗨,你們回來了”
時間回到2013年,有這么一款網游,它被視為騰訊最杰出的自研產品,還未上線便被中國玩家捧上神壇,卻又以極快的速度跌落谷底,它的游戲設計及市場宣傳,曾被視作游戲行業的典范,卻在商業化上成為典型的負面教材,它承載了‘為騰訊自研游戲正名’的沉重使命,而它的失敗,也讓騰訊產品和運營策略回歸保守。
MMO網游《斗戰神》
它就是由量子工作室研發,于13年8月公測的動作MMO網游《斗戰神》,而這款游戲的策劃正是《黑神話:悟空》的主角——尤卡。
這一切的故事,又要從2004年開始說起,有個原本計劃復習考研的年輕人,無意間接觸到暴雪的網游巨制《魔獸世界》,在那個無數游戲都在仰望暴雪的年代,他迅速被絢麗多彩的艾澤拉斯大陸吸引。
風靡一時的《魔獸世界》
這完全和國內的其他游戲不一樣,于是他連續數個月在網吧包夜,直至花光了身上的所有積蓄,他開始逐步意識到,相比讀書考研也許游戲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于是他憑借著對魔獸世界的理解和華中科大畢業生的身份,成功在一家小公司找到了一份策劃的工作,然而入行后的他才發現,自己做的游戲與自己的想象有著巨大的差距。
策劃的想法真的是不切實際嗎
而這種理想和現實的距離讓他陷入了深深的苦惱,而他明白,真正讓他苦惱的,不是這個小公司,而是國內自研網游領域的浮躁與畸形。
對于任何一個熱愛游戲的策劃來說,這是絕對無法容忍的,于是在入職后的兩年,也就是2006年,他寫下了轟動一時的文章《誰謀殺了我們的游戲》
而現在林立的游戲工廠,又有幾個策劃是在用心研發一款自己都喜歡玩的游戲呢
這之后尤卡離開了這家小公司,后來加入了騰訊,從策劃轉為運營,負責了《尋仙》的上線工作,在騰訊沉寂的這些年,他始終在等待著一個,能夠實現他夢想的契機。
在08年左右,騰訊自研了一個名叫“原子” (Atomic Game Engie)的3D游戲引擎,至于這款游戲引擎有多牛逼呢?當時的拳頭公司曾公開表示想要使用騰訊的這套游戲引擎。
而當時的騰訊打算把這款新引擎用在新的網游項目上,那時候市面上最火爆的國產網游是天龍八部,所以騰訊高層便希望自家也能做一款以西游故事為背景的2.5D產品來試探一下市場的反應。
《天龍八部》也陪伴了自己走過漫長的大學生涯
抱著能夠做出一款屬于自己的MMO游戲的尤卡,和后來的《斗戰神》項目制作人劉丹,一起寫了一份西游題材的2.5D網游的策劃案。
而這份策劃案到底有多牛逼我們已經無從得知,但毫無疑問的是,這份策劃案的水平很高,理由便是這個年輕人從一款項目的運營負責人,直接轉型成了那個西游題材新項目的主策劃。
而立項的新項目,便是我今天多次提到的神作----《斗戰神》
斗戰神的CG動畫《萬妖集結》即便放在今天,也是頂尖的存在
其實 斗戰神在立項之初和后來公測的成品相去甚遠,最開始的立項方向,其實更接近一款西游背景的天龍八部,注重對游戲內玩法和數值的搭建。
而當時量子工作室旗下的其他游戲比如《QQ自由幻想》《QQ仙俠傳》等,都是相對平庸的產品,所以工作室也希望能夠憑借一款全新的游戲,扭轉工作室當時的尷尬局面。
《QQ自由幻想》表現平平,而工作室也需要一款爆款向老板證明自己的能力
于是在開發過程中,項目組逐漸將重心轉向了故事的營造、世界觀的搭建以及戰斗體驗的優化。
之所以工作室做出如此大膽的決定,也許是因為尤卡受到魔獸世界的影響太深,也許是當時暗黑III 口碑市場雙收,又或許騰訊也認為,公司需要這么一款原創精品來逆轉大眾對騰訊游戲的負面印象。
斗戰神被給予了相當大的開發自主權
斗戰神在初期的關卡、原畫、劇情都是經過非常認真打磨的。
在12年的一次發布會上,制作人劉丹說過斗戰神是騰訊下一代自研產品的代表作,原因是它的技術籌備時間也是所有自研項目中最長的,比其他產品長了2~3倍,并且在研發資源和項目資金的投入也是所有游戲里最多的。
這一點可以從幾個方面佐證,比如寫了《悟空傳》的今何在,直接被邀請入職騰訊直接參與了斗戰神的世界觀架構
而當時游戲著名原畫師楊奇帶著自己團隊做出了一大批精美的地圖和怪物設計。
原畫師楊奇,而他手中的正是當時的游戲人物原畫稿
而在技術方面,斗戰神團隊曾拿到過騰訊11年的“技術突破獎”,原因是在那時他們就基本用自研引擎實現了魔獸世界和暗黑三 中的所有技術特性。
比如實時演算的無縫劇情動畫匹配主角技能的怪物死亡效果,可以根據角色被動和裝備效果任意修正的技能效果還有相位系統,世界事件系統等等。
對于現在的玩家來說 這些可能都是常規的設計而已,但是那個所有人都在努力追趕暴雪的歲月中,這已經是非常巨大的技術突破了。
斗戰神人物角色插畫,細節刻畫非常細膩
故事發展到這兒
大家都認為這將會是騰訊打出一場口碑翻身仗的完美機會,市場不會再質疑騰訊游戲自研的能力。但后來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被玩家捧上了神壇,又被玩家重重摔在了谷底。
到底是什么樣的決策讓這么一款決定公司口碑的游戲,最后讓騰訊基本放棄了自研?
網友評論